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们经常听到“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为什么说要男戴观音女戴佛?一定要男戴观音女戴佛吗?下面从民俗、传统、周易、佛学等角度,就“男戴观音女戴佛”这种说法的由来、形成,和大家讲讲。 一、传统文化中的谐音吉祥 国人向来重视谐音,民俗传统中的葫芦被视为福禄的象征,花瓶寓意平安,蝙蝠表示“福气”等等。“观音”谐音“官印”,“佛”谐音“福”,“男戴观音女戴佛”也就很自然地与“男带官印女带福”联系...
烧塔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烧塔的起源是是什么?是怎么个烧法?塔的寓意是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
潮汕地区有七夕拜祭床神的习俗,关于床神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床神为床脚婆,另一种说法则是床神位花公花婆二人。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解潮汕的这种习俗,以及关于床神的各种传说来源。 “七夕”佳节作为传统节日,广东一带无论是待字闺中的少女或是持家有道的主妇,都免不了要在这一天准备香火银烛祭神。唯潮汕地区偏偏独树一帜,在这一天拜祭的不是织女,却是床神。 历史上,床神并非潮汕地区所独有,在...
腊月里,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送灶王爷了。 相传,灶王爷为天上仙界的神仙,主管着人间的烟火与柴米油盐。因此,每年腊月人们送灶王爷时,可谓是毕恭毕敬,生怕怠慢了灶王爷,同时亦希望灶王爷能上书天界神仙,来年给自家的炉灶增添柴米油盐以及食禄口福。今天,我们就从民俗的角度来探讨一番,腊月该如何送灶王爷。 一、腊月的节气 “腊月”为农历的十二月份,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冻。据《风俗通义》记载:...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称为 “重九”。 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 “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是什么?风俗习惯有哪些?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
客家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客家民俗风情更是千姿百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客家民俗之“喊魂”。 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区。屋前多有小溪、小河或池塘。有的屋前屋后是高头高坎或山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小孩易跌。一旦小孩跌倒,多数都会着惊。晚上孩子睡在床上,心脏常一下子跳动,使小孩口说梦话:我怕!我怕!有的哇的一声惊叫起来。这种情况,我们客家人叫“孩子着吓”。 ...
耶稣诞生的那个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类的救主,(参见马太福音1章21节 他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 后来,人们就仿效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至今日,就演变成报佳音这个活动...
客家文化是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魅力,客家话、喜剧音乐、工艺、舞蹈、民俗、饮食、建筑等,都是非常神奇的存在。 粤东客家山区的梅县、大埔、兴宁等县,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曲艺形式——五句板山歌。这种山歌,用客家方言演唱,旧称“乞食歌”,因为演唱者多辚沿门托钵祈求布施的乞丐。由于“五句板”每首歌由五句歌词组成,解放后被正名为“五句板”。 “五句板”的演唱者,手执四块竹板,有节奏地连迭...
哈萨克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
自古以来,除夕对于人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下面就来为大家讲讲除夕的来历与习俗。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中华儿女们共有的习俗“祭祖”,这也是中国礼仪文化中所谈及的内容。祭祖不是简简单单的拜拜即可,这其中可是蕴藏着许多秘密。其中不乏一些礼节性的问题,也有一些是涉及到时辰的问题。 如何祭拜祖先? 1、拜祖先日期: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合称五大节日。【习俗上拜祖先是拜中午,只有除夕日是下午4点左右开始拜。】 2、应备供品:饭一锅、汤一锅、菜十项〈荤...
谈及中国传统文化,不得不说到礼乐文化,延续至今,已然根深蒂固。但是,具体要说“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各方意见还是不统一。那么,礼仪之邦又有怎样的文化呢?为什么要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呢? 1983年7月,着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向美国学者邓尔麟谈及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及中西文化的区别,认为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邓氏认为钱穆先生所论十分精彩,是为之上了“一堂中国文化课”: ...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外邦人称之为“礼仪之国”,可见,礼仪在中国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如今,也深得后世子孙们学习,并引以为荣。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将纷繁复杂的各种理解加以总结概括,形成了现今所谓的“五礼”呢? 一、吉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如下: 1、祀天。主要包括:圜丘祀天;祈谷,大雩,名堂;祭祀五帝;祭祀日月星辰。 ...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
旧时汉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